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>舟山

海纳百川,浙海大赋能海洋经济新发展——追循总书记的舟山足迹⑦

2023-11-21 11:25 来源: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
2003年1月和5月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两次到浙江海洋学院(现浙江海洋大学)视察,肯定学校坚守海岛办学,鼓励学校要办出特色,办成一流学校,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作贡献。

20年来,浙海大始终牢记殷殷嘱托,传承“海纳百川、自强不息”的校训精神,以海洋科学、水产学两大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,努力在服务海洋强省、海洋强国建设中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。 

浙江海洋大学长峙校区 摄影 通讯员 沈家迪

【难忘时刻】

习近平同志与老师们亲切交谈

2003年5月15日,习近平同志第二次来学校视察,考察了海洋生物标本室、东校区扩建工程等。在海洋生物标本室,习近平同志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各种展陈,并与标本室讲解员、原浙江海洋学院海科学院生物系副主任赵盛龙亲切交谈。

“在与习近平同志交谈过程中,我体会到了他对海洋的关心与重视。”在赵盛龙的印象中,习近平同志很关心标本室如何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,要求积极做好海洋科普,增强海洋意识。

如今的浙海大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杨宁也是亲历者之一。“当时我全程参加了,现场聆听了习近平同志的谆谆嘱托。”杨宁告诉记者,习近平同志对学校长期坚持海岛办学、艰苦创业,给予了充分肯定,还对学校积极走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、进行深水网箱养殖开发给予很高的评价。 

【牢记嘱托】

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

作更大贡献 

20年来,学校牢记殷殷嘱托,秉持“海”字特色,做科研、强学科、育人才、建平台、拓合作,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

网箱养殖技术的探索突破,是浙海大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一大课题。学校坚定发展方向,加大研发力度。2005年,该校研发的网箱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%,并逐渐向智能化、深海化网箱发展。

在桃花岛围栏野化养殖基地,记者跟随浙江海洋大学教授、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桂福坤,看到了网箱养殖的创新模式。桂福坤说:“近年来,我们通过围栏野化养殖工程装备技术,用更接近野生、更自然生态的方式养出更高品质的野化大黄鱼,同时还成功研发国内首个遥控式自动升降深远海网箱,推动海洋养殖从内湾逐步走向深远海。”据他介绍,如今,围栏养殖技术被推广到温州、台州乃至省外各地,带动了海洋养殖产业升级,助推海岛共富。

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服务海洋经济发展,浙海大从未停下脚步。近年来,学校深入参与“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”等产业提升重大工程,舟山大黄鱼资源密度稳中有升,资源恢复越来越好;开展厚壳贻贝快速生长、耐高温等优良性状选育以及全基因组测序,促进其资源修复和高适应性育种;大力培育新品种、新苗种,黄姑鱼“全雌1号”获国家原种与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。

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,是浙海大办出特色、办成一流学校的重要举措。该校相继建成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系列“国字号”平台。同时,建成了28个省部级平台以及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。 

切实将学校科技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,与地方共建大学科技园、研究院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,今年学校牵头成立了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,建设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;领衔成立舟山市水产品预制菜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,加快推进“一条鱼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。截至目前,学校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、输送各类专业人才10万人以上。

如今,浙海大的海洋科普已成为“品牌”。当时的标本室变成了博物馆,展厅面积1289平方米,馆藏海洋生物标本及渔船模型等展品约2000种,共计2万余件,年均接待市内外参观者1万余人次,获评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”“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”。海洋生物博物馆负责人陈健说:“这几年,我们不断‘请进来,走出去’,对接了新疆、青海、江西、湖南等地的中小学、科协等,在当地开展海洋科普宣讲、宣教,进一步提升大家的海洋意识。”

20年来,浙海大在校生规模从2003年的不足万人,增至如今的近2万人,本科专业从2003年的24个扩大到现在的46个。其中,植物与动物科学、农业科学、工程学三个学科入列ESI全球前1%。近5年来,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(课题)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,年到校科研经费超1.5亿元。 

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表示,下步学校将扎实推动本科学生质量提升“初心计划”、青年教师成长发展“舒心计划”、学校内涵提质增效“雄心计划”,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高质量发展,办成国内一流、特色鲜明的海洋大学,为海洋强省、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 

【记者手记】

海纳百川,自强不息;扎根海岛,艰苦奋斗。一代代浙海大人,将一篇篇论文写在广袤大海上,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办学之路、发展之路。

聚焦服务海洋经济发展,舟山与各高校共同携手、通力合作,建强创新服务平台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引育集聚海洋类人才,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,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

记者:刘浩

通讯员:王利明

作者:竞舟

竞舟客户端

此新闻可在《竞舟》APP同步收看,扫码下载随时阅读舟山新闻